說起自己的援疆經歷,八零后的倪先周感慨中透出欣喜:正逢其時!
讓他欣喜的是,2020年9月25日至26日,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。在這次座談會上,黨中央提出了“文化潤疆”。
“看到‘文化潤疆’四個字,我的心一下子透亮了。它和我的援疆工作貼得這么緊,可以做工作要求,也可以做工作思路!”倪先周回憶說。
2020年4月,作為中組部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之一,倪先周從河南省委宣傳部來到哈密市委宣傳部任副部長,分管文藝、文產、文改、新聞出版工作,并負責謀劃豫哈兩地文化交流工作、援疆前指宣傳工作。
2020年5月,倪先周第一次走訪親戚。(由受訪者本人提供)
“堅持以凝聚人心為根本,切實在‘潤’上下功夫”,成了倪先周三年來開展援疆工作“寶典”,并貫穿工作的全過程——協調河南省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資源,制訂了《河南省文化援疆實施方案(2020—2022)》,為河南與哈密文化深度交往列出綱領性規劃;助力哈密文史研究,鞏固正本清源成果,協調組織開展《西路軍紅色基因溯源》《中原彩陶文化西傳哈密研究》;增進豫哈文化交流交往,增強中華文化認同,組織“黃河文化與東天山文化”大型書法攝影展、河南書畫名家進疆采風;豫版精品圖書捐贈、河南精品千集影視劇捐贈;組織豫劇優秀劇目《焦裕祿》《朝陽溝》《重渡溝》唱響東天山南北,中國功夫少林武魂進疆巡演、話劇《紅旗渠》《兵團》進哈展演。
尤其是2022年7月以來,組織開展了喜迎二十大“豫哈情 文化行”之河南攝影名家采風、中國功夫少林武魂巡演、大型情景交響合唱《兵團頌》進疆演出、第二屆“文化潤疆·豫哈少年行暨豫哈少年夏令營手拉手活動”啟動等系列文化交往交流活動。
在工作中倪先周注意到,豫哈兩地文化交流中,“引”文化易、“傳”文化難。如何破題?對照文化潤疆的要求,他把工作重點逐漸由“送”文化轉向“育”文化。
嘗試是從一期活動開始的。2021年夏天,第一屆“文化潤疆·豫哈少年行”《了不起的少年》暨豫哈少年夏令營手拉手活動啟動;倪先周是這一活動的策劃人。7月17日當天,兩地200名青少年為觀眾奉獻了一臺精彩的晚會。“讓我難忘的是,兩地青少年還交換了禮物、互相留下聯系方式,讓跨越千里的友誼歷久常新。這就是文化的魅力,這就是文化交流的力量。種下文化,育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。”說到此活動,倪先周一度陷入了沉思。
受疫情影響,許多豫哈兩地文化交往交流活動不能如期開展。倪先周不等不靠,創新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下豫哈兩地文化活動交流方式——“通過變線下為線上”!
2021年9月,倪先周在哈密文創園接受中央采訪團關于文化潤疆的采訪。(由受訪者本人提供)
河南省“百姓文化云”“文化豫約”“書香河南”三大文化公共服務平臺在受援地“絲路密語”客戶端落戶;同步開設“豫約文化云 情滿東天山”專欄,雙方實現開設專欄云同步,直播云同步,資源更新云同步;重要文化活動,都可在彼此平臺上同步直播。
“這可不只是在我們‘絲路密語’客戶端上設了一個鏈接,而是將河南優秀的傳統文化留在了哈密。”哈密市融媒體中心協助移動網端編輯部臨時負責人工作王昊鵬說。
據不完全統計,從2020年4月至今,經倪先周協調,河南援疆先后組織開展“豫哈情文化行”系列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活動130余場次,來哈演出交流1700多人,舉辦書畫交流6次400余幅,攝影交流活動5次300余幅,惠及兩地各族群眾150萬人次,各類文化培訓講座20余次,充分發揮河南歷史文化資源大省優勢,找準載體,講好中原和哈密故事,讓中華文化通過實物實景實事得到充分體現,打造了系統、務實的文化援疆體系。
哈密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建軍這樣評價:“先周同志是一個有思路、善作為,組織能力、協調能力、謀劃能力特別強的干部,為促進豫哈兩地廣泛交往、全面交流、深度交融付出了極大的努力,開創了新局面。”
援疆工作取得突破,分管工作也碩果累累。
——圍繞自治區確定的文化潤疆九大任務、八大工程,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,喜迎二十大,策劃舉辦哈密市市民文化藝術節,舉辦了300多項文體活動,覆蓋群眾25萬余人次,以豐富多彩的文藝形式奏響黨的百年華誕“大合唱”。
——組織創作建黨百年大型歌舞劇《紅色東天山》、大型文藝晚會《百年長歌》等,新疆曲子戲《駱駝客》、動畫片《蜜寶游哈密》。撰寫的調研報告《哈密文藝創作現狀、問題及對策研究》被列入哈密市委重點調研課題。哈密市“掃黃打非”辦首次被評為全國“掃黃打非”先進集體。廣播劇《黑氈房的變遷》獲自治區第七屆“天山文藝獎”。
——有針對性地組織、指導、培育哈密市文化企業申請自治區文化產業專項扶持資金。巴里坤年產6萬件新安繡文化產業產品創新項目等五個項目獲得專項資金扶持。
“倪部長來之后,哈密文化企業首次獲得自治區項目扶持,而且連續三年共獲得570萬元的支持,真是難得!”哈密市委宣傳部文藝科科長李新梅說。
2023年3月,倪先周參加《伊州長歌》開機儀式。(由受訪者本人提供)
這三年,倪先周一心撲在工作上。快要離開哈密了,他還在忙著與后方協調在哈密成立“中原智庫工作室”的掛牌事宜,推進哈密文創產品設計打樣,忙著協調推進中國節日系列節目之《伊州長歌》來哈拍攝、出版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人物訪談錄、工作畫冊《情系東天山》等工作。
《伊州長歌》是倪先周協調河南省廣播電視臺傾力打造的節目。2023年4月初在河南衛視、大象新聞等全網平臺播出的《2023清明奇妙游》欄目中驚艷亮相,人民日報客戶端、新疆日報、石榴云平臺同步播出,節目充分展示了哈密的優美風景和歌舞,引起了廣泛關注,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也給予了高度評價。他在Meta平臺向全世界推介《伊州長歌》,并配文:“新疆歌舞表演精彩紛呈,深受中國年輕人喜愛,‘新疆之旅’也成為最近的熱門話題。
舞蹈節目《伊州長歌》全網閱讀量超 6.12 億。其中,微博端閱讀量討論量3.62億,抖音瀏覽量1.5 億,其他平臺(b站、快手、視頻號、今日頭條、百度 UC、騰訊、愛奇藝、QQ 小世界)等瀏覽量播放量共計超1億人次。
“我還有一些事要做,還有一些遺憾未了,真的停不下來。”提到工作他很認真。對于家里的困難,他卻只字未提。這3年,他沒有在奶奶的床前盡孝,直至老人病逝,也沒有在女兒小升初住校時幫妻子一把。倪先周說,離家幾千里,咋能不想家,可是想家的時候,看一看腳下廣袤的邊疆大地,還有身邊那些把青春獻給邊疆的干部群眾,忍一忍就過去了。
他說:“援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,我在焦裕祿精神、紅旗渠精神、大別山精神的指引下來到哈密,將帶著胡楊精神、兵團精神、援疆精神回到河南,今后無論我走到哪里,都不會忘記,自己曾是一名援疆干部。”(哈密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馬志娟)